-
<正>本刊发表的稿件,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本刊实行严格的三审制,所有来稿一律通过唯一官方采编系统,投稿给编辑个人的一律不受理。除特约专栏外,本刊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组稿,请勿上当受骗。欢迎作者监督。
2025年04期 No.35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蓝勇;
文献记载显示,历史上长江上游云安、万县、峡州三地均有“使君滩”,其不仅空间位置不同,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也有杨亮、姚亮、张骞、刘备四个不同说法,相关史事杂糅在一起。在长江上游的众多滩险地名中,这一现象并非个案。历史记载中使君滩地名的空间错乱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地名传承过程中经验性的脆弱性和文本性的模糊性。在地名学研究中,不能以地名名称的传承规律替代其空间指向的传承规律,要重视构建“地名传承学”。
2025年04期 No.350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肖巍;
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时代,人体生物数据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疾病预防、个性化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但也面临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风险,甚至威胁到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并对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提出新挑战。面对人体生物数据伦理风险和挑战,伦理治理摆上日程。伦理风险治理通常包括“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意指伦理原则、价值观和终极目的,而“术”则涉及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中国的人体生物数据伦理风险治理之“道”和治理之“术”对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作出新的阐释和发展,体现出独特的中国智慧。
2025年04期 No.350 115-12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马涛;
先秦法家主张“治民法”,国家本位,重富国强兵;古罗马法是“私法”,家庭本位,重私权保护。先秦法家和古罗马法经济思想影响了秦汉和罗马及之后中西方发展道路的分途。在经济体制上,秦汉及之后主要实施国家管控下的国营民营混合经济结构;古罗马及之后主要是民间资本主导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济政策上,中国古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西方自由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社会变迁必然受历史惯性的影响,历史形成的社会发展文化根基必然会对当今及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2025年04期 No.350 12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秀辉;
古风时代希腊的称量白银是孕育铸币制度非常关键的一步,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考古证据、文字记载和法律铭文等都说明,称量白银发展出了复杂的货币功能和支付体系;海外贸易规模的扩展与寺庙主导的再分配体系,使得称量白银获得了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等职能,成为古风时代主要的货币形式。古风时代晚期,称量白银与铸币混同使用,为铸币的兴起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就历史的发展进程而言,从称量白银到铸币是一个前承后续的自然过程,称量白银的历史影响既表现在完成了从专用货币向通用货币的转变,也表现在古今贵金属货币作用的比较和以此为观察点的中西文明互鉴上。
2025年04期 No.350 13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孙圣民;马喜草;
工业革命以降,文化传统如何与现代性经济转型适配,成为检视发展路径差异的关键视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文化能否在“传统—现代”的断裂与延续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学界争议焦点。以中国近代商办企业兴起为切入点,实证分析儒家文化对商办企业创办的作用和影响途径,发现清末民初时期儒家文化对商办企业设立存在显著推动作用,在运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儒家文化通过提升信用和促进教育等中介渠道激励商办企业创立,并对现代性经济发展产生多维正向影响。研究不仅揭示了近代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内在文化驱动力,也为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价值提供了历史启示。
2025年04期 No.350 14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星;魏心怡;
在全球化与经济转型背景下,技能型社会建设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学生专业认同及从事相关职业意向不足、就业“技能错配”等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基础开展定量研究,有助于掌握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选择、专业认同、职业意向及教育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基于个人意向选择专业的学生,其长期从事技能相关职业的意向显著高于非自愿选择专业的学生,且专业认同在是否自愿选择专业对职业意向的影响上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优化职业技能教育与实践,特别是在学习体验和收获、培养效果满意度、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等方面的改善,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而提高他们从事技能相关职业的意向。为此,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专业认同的培养以及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是提升技能型人才供给质量的有效路径。
2025年04期 No.350 153-16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彭远春;林忆文;
生活污染已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居民日常环境行为的实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生活环境主义和社会实践论,利用CGSS2021环境模块数据,构建“环境关心—主体衡量—日常环境行为”的分析框架,有助于厘清环境关心对居民日常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关心对日常环境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主体衡量在环境关心和日常环境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具体可分为主体生活关联和主体行为意向两条路径,主体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大于主体生活关联的相应效应;主体生活关联和主体行为意向对日常环境行为存在链式中介效应。为此,可将环境教育宣传与生活需求、生活质量相结合,减少居民实施日常环境行为的情境性障碍,以提升主体行为意向,增促其实施日常环境行为。
2025年04期 No.350 165-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刊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研究角度,组织刊发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2025年度重点选题方向如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
2025年04期 No.350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下载本期数据